螳臂自雄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。比喻自不量力,狂妄自大。
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若螳臂自雄,鹅痴不逊,天兵一下,玉石俱焚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táng bì zì xióng
注音ㄊㄤˊ ㄅ一ˋ ㄗˋ ㄒㄩㄥˊ
感情螳臂自雄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扬汤止沸(意思解释)
- 度己以绳(意思解释)
- 信口开合(意思解释)
- 薪贵于桂(意思解释)
- 夸大其词(意思解释)
- 有约在先(意思解释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释)
- 陈言务去(意思解释)
- 仰屋著书(意思解释)
- 蹑手蹑脚(意思解释)
- 因噎废食(意思解释)
- 不到黄河心不死(意思解释)
- 离弦走板(意思解释)
- 作贼心虚(意思解释)
- 连珠炮(意思解释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兵微将寡(意思解释)
- 扪心自问(意思解释)
- 兵戎相见(意思解释)
- 快人快语(意思解释)
- 背乡离井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如火如荼(意思解释)
- 脱口而出(意思解释)
- 群山四应(意思解释)
- 豁然开朗(意思解释)
- 甘拜下风(意思解释)
※ 螳臂自雄的意思解释、螳臂自雄是什么意思由笔顺大全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日日夜夜 | 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续的时间长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名重一时 |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,受到广泛重视。亦作“名震一时”、“名得当时”、“名噪一时”、“名倾一时”。 |
仁义道德 |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 |
九霄云外 | 九霄:天的最高处。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。 |
目不忍见 |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 |
贫贱不能移 | 不会因生活贫困,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。 |
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饱满;容光焕发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 |
惊鸿艳影 | 惊鸿:轻捷飞起的鸿雁。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。多就远望而言。 |
敢不承命 | 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?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空话连篇 | 连篇:整篇。整篇都是空话,缺乏具体内容。 |
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轻重缓急 | 缓:慢;不急。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 |
时运亨通 | 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
轰轰烈烈 | 轰轰:像声词;形容巨大声响;烈烈:火焰盛燃的样子。形容声势浩大;气势雄伟。 |
面授机宜 | 面:当面;授:教;传授;机宜:适应时机的对策、办法。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。 |
首尾两端 | 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天下为一 |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拆东墙补西墙 |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
倒悬之急 | 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。 |
古来今往 | 从古代到现代。 |
广开言路 |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 |
角巾东路 |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 |
将错就错 | 将:依顺;顺从;就:迁就。既然错了;索性就顺着错误做下去。 |
援笔立就 |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。形容人文思敏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