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同年而语同年而语的意思
tóngniánér

同年而语



同年而语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犹言相提并论。

出处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
例子梁启超《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》:“然正以权限严明故,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,非他种政体可同年而语。”


基础信息

拼音tóng nián ér yǔ

注音ㄊㄨㄥˊ ㄋ一ㄢˊ ㄦˊ ㄩˇ

繁体同年而語

感情同年而语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否定句。

近义词同日而语、同日而言、同年而校

英语to name in the same day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同年而语的意思解释、同年而语是什么意思由笔顺大全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声东击西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;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;实际进攻西边。声:声张;击:打击。
日甚一日 一天比一天厉害。
论黄数白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。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。极言财富之多。
杜绝言路 杜绝:断绝,阻塞;言路:进言之路。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,指不纳谏言。
漏洞百出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现次数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说话、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。
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。
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
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
风声鹤唳 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
礼坏乐缺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
似是而非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
公子哥儿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的子弟。
通时合变 同“通权达变”。
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
时运亨通 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
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
鹬蚌相争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麻木不仁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
为虎作伥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聪明伶俐 伶俐:灵活。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;记忆力和理解力强。
精兵强将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
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,赶回太阳。比喻排除困难,扭转危局。
经国之才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。
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
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
勿谓言之不预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,表示事前已讲明白。
有风有化 谓有教育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