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夏变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夏,诸夏,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;夷,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。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。
出处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。”
例子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13回:“平时守着用夏变夷的古训,把新政、新学批驳得一钱不值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òng xià biàn yí
注音ㄩㄥˋ ㄒ一ㄚˋ ㄅ一ㄢˋ 一ˊ
繁体用夏變夷
感情用夏变夷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中华文化同化少数民。
反义词全盘西化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嘴里牙多(意思解释)
- 条条大路通罗马(意思解释)
- 眼空一世(意思解释)
- 默不做声(意思解释)
- 着手回春(意思解释)
- 销声匿迹(意思解释)
- 绳锯木断(意思解释)
- 年少无知(意思解释)
- 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(意思解释)
- 言而无信(意思解释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释)
- 聊以自慰(意思解释)
- 顾影弄姿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释)
- 目眩心花(意思解释)
- 经史百子(意思解释)
- 定国安邦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立竿见影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- 今古奇观(意思解释)
- 老牛舐犊(意思解释)
- 魂飞天外(意思解释)
- 争分夺秒(意思解释)
- 过五关斩六将(意思解释)
-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(意思解释)
※ 用夏变夷的意思解释、用夏变夷是什么意思由笔顺大全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穷年累世 | 形容时间长久。 |
掉舌鼓唇 | 炫耀口才,夸夸其谈。 |
人面兽心 |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 |
无时无刻 | 时、刻:时间;时候。没有一时一刻。 |
肝胆欲碎 | 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 |
坏法乱纪 | 破坏法制和纪律。 |
花拳绣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望而生畏 | 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连珠炮 | 连续的火炮。比喻说话很快。 |
妻儿老少 | 见“妻儿老小”。 |
女扮男装 | 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胜友如云 | 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 |
家无儋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理直气壮 | 直:正确、合理、充分;气壮:气势旺盛。理由正确、充分;说话的气势就很盛。 |
马牛其风 | 谓马、牛奔逸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知往鉴今 | 鉴:借鉴。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。 |
胡支扯叶 | 见“胡枝扯叶”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唯利是图 |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。惟:只有;惟独;图:贪图;追求。 |
黄钟毁弃 | 毁:毁坏;弃:抛弃;黄钟:古乐器;音调最为洪亮。黄钟被毁坏被抛弃。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。 |
诸如此类 |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。指与上述同类的。诸:一些;许多;如:像。 |
华不再扬 | 已开过的花,在一年里不会再开。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。 |
繁荣富强 | 繁荣:(经济或事业)蓬勃发展;兴盛;富强:(国家)生产丰富;力量强大。形容国家兴旺发达;富足强大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;各种各样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