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同道合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彼此志向相同;信仰、志趣一致。志:志向;道:道路;信仰。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》:“及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漠神通。”
例子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,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。(闻一多《杜甫》)
基础信息
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
注音ㄓˋ ㄊㄨㄥˊ ㄉㄠˋ ㄏㄜˊ
正音“同”,不能读作“tòng”。
感情志同道合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辨形“合”,不能写作“和”。
辨析志同道合与“情投意合”有别:志同道合侧重于形容志趣相同;“情投意合”侧重于形容感情融洽。
谜语志
近义词心心相印、情投意合、莫逆之交
反义词分道扬镳、貌合神离、同床异梦
英语have similar ideals and beliefs
俄语быть связанными общими идеáлами и целями
日语志を同(おな)じくし,意気投合(いきとうごう)する
法语nourrir le même idéal(poursuivre un objectif commun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以文乱法(意思解释)
- 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(意思解释)
- 条条大路通罗马(意思解释)
- 水至清则无鱼(意思解释)
- 尽信书不如无书(意思解释)
- 隔靴搔痒(意思解释)
- 将计就计(意思解释)
- 纵横开合(意思解释)
- 以权谋私(意思解释)
- 草菅人命(意思解释)
- 安安静静(意思解释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释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语重心长(意思解释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释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释)
- 信口开河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当头棒喝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避俗趋新(意思解释)
- 逢人说项(意思解释)
- 反戈一击(意思解释)
- 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(意思解释)
- 势在必行(意思解释)
- 母夜叉(意思解释)
※ 志同道合的意思解释、志同道合是什么意思由笔顺大全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道骨仙风 |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 |
绿林豪客 | 绿林:西汉王匡、王凤为首的“绿林军”。指聚集山林、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。 |
回心转意 | 回、转:掉转、扭转;心、意:心思。重新考虑;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。 |
悬而未决 | 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 |
习非成是 |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 |
举世混浊 |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余波未平 |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,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。 |
苦思冥想 | 绞尽脑汁,深沉地思索。 |
反面无情 | 翻脸不讲情面。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;不留情面。 |
目眩心花 | 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缭乱,心神迷乱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 |
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骗。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 |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热气腾腾 | 热气:温度高的气体;腾腾: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。原意为热气盛大。比喻情绪高涨;气氛热烈。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
刚愎自用 | 刚:强硬。愎:固执;任性。刚愎:倔强固执;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自用:自以为是。固执任性;自以为是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可有可无 |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。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。 |
有志竟成 | 竟:终于。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 |
色厉内荏 | 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荏:软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 |
逢人说项 |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|
繁荣富强 | 繁荣:(经济或事业)蓬勃发展;兴盛;富强:(国家)生产丰富;力量强大。形容国家兴旺发达;富足强大。 |
为虎作伥 |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