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
注音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
成语解释
充耳不闻
繁体充耳不聞
词性动词
⒈ 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。
英turn a deaf ear to;
⒈ 塞住耳朵,装著没听见。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引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第三〇出》:「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」
近置之不闻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
反洗耳恭听
1.但是现在看来他们似乎都在充耳不闻。
2.金士杰初到台北做搬运工的那段时间,每天夜里利用下工时间来写作,对同屋工友们的嚣闹充耳不闻,如此茕茕一人十余月,终于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剧本。
3.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,我们不能充耳不闻,要加以抵制。
4.但当他们真的宣扬它时,人们往往充耳不闻。
5.他把他的主意给凯斯勒明说了,可是禽蛋检验员却充耳不闻.
6.只要视而不见的妻子和充耳不闻的丈夫才能有美满的婚姻。
7.他对医生的建议充耳不闻,以至于他每天清晨咳嗽不止。
8.带着充耳不闻的姿态来到这儿你不会学到任何东西的。
9.但是在美国国内大家都仿佛充耳不闻。
10.马耳东风是比喻把别人的话当做耳边风,充耳不闻,无动于衷,出自李白诗句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