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ūn

义军


拼音yì jūn
注音一ˋ ㄐㄨㄣ

繁体義軍


义军

词语解释

义军[ yì jūn ]

⒈  义师。

⒉  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义师。

《晋书·桓玄传》:“义军乘风纵火,尽鋭争先, 玄 众大溃。”
唐 杜甫 《悲陈陶》诗:“野旷天清无战声,四万义军同日死。”

⒉  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。

《资治通鉴·后晋高祖天福元年》:“詔大括天下将吏及民间马;又发民为兵,每七户出征夫一人,自备鎧仗,谓之义军。”
宋 马令 《南唐书·节义传》:“周 人来侵 淮 南,民自相结为队伍,以拒 周 师,谓之义军。”

国语辞典

义军[ yì jūn ]

⒈  仗义兴起,以除暴安良为目的的军队。元·张国宾也作「义兵」、「义旗」、「义师」。

《薛仁贵·楔子》:「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,招聚义军好汉,我有心待投义军去。」

义兵

王师

分字解释


※ "义军"的意思解释、义军是什么意思由笔顺大全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汉末赤眉军和黄巢农民起义军,避实击虚,驰骋在广阔战场上的大量流动作战的事例,就是典型的战例。

2.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,每到一处就除暴安良,稳定人心,因此,深得人民爱戴。

3.义军进逼京城,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,崇祯上吊,皇城禁军作鸟兽散。

4.战场上金鼓齐鸣,杀声震天,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把明朝官军打得落花流水。

5.凄凉悲切,殇者满目,客死他乡的劳工、黔首戍边的民夫、英勇不屈的义军、负隅顽抗的秦兵,也只有一个“殇”。

6.王魁下令一团连夜出发,开赴三河坝支援起义军阻击钱大钧部。

7.升允仅带了三名戈什哈仓皇西逃至平凉,与陕甘总督长庚分别致电清廷,要求“勤王”攻打陕西义军,拟迎来清宣统帝,将西北作为复辟清朝的根据地。

8.终于,大燕的江山走到尽头,仁人义士揭竿而起,义军遍地开花。

9.为抵御金兵入侵,许多中原豪富之家破家为国,倾其所有捐献出金银无数,在没有接应到义军的情况下,被秘密的储运到了这座金库中。

10.王仙芝此时放眼望去,义军除了自己以外,已经没有一个活口,已在和官兵的交战中全部壮烈牺牲,却无一人屈膝投降。